學習歷程檔案

科大教授怎麼看備審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呂政修 教授

課程學習成果可視為個人成長日記的一部分,不完美的成果可以透過自我檢討,幫助自己突破,自省才是最重要的自我訓練。

請問教授,您所在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希望招收到什麼類型、特質的學生呢?

因應未來學生就業的實務需求,親自動手處理問題是很基本的要求,因此對於願意動手去嘗試而實現想法的學生,會是個人期待的學生類型。此外,解決問題時能不怕挫折,且能主動請教學習,為個人期待的學習特質。

請問您會如何看待學生的「課程學習成果」?學生擔心呈現「課程學習成果」不完美之處,怎麼辦呢?

課程學習成果可視為自己學習成長日記的一部分,既然是日記,其重點是紀錄過程與反思內容,咬文嚼字的呈現方式並非重點,重點應該是對於下次的學習,有何精進之處?不完美的成果可以透過自我檢討,幫助自己突破,而非刻意美化不完美之處,自省才是最重要的自我訓練。

請問您希望透過學生的「多元表現」看到學生什麼樣的特質或能力?若學生與家長會擔心內容不夠豐富,您有什麼建議呢?

學生在學習階段就是透過多方嘗試下探索自己的興趣,重點是在為自己找尋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內容豐富未必是最大重點,而是在這過程中是否有一個完整的嘗試心得,而藉此幫助自己發現自身特質。

學習歷程檔案新增「學習反思」的設計,您會期待從學生的「學習歷程自述」中的「高中學習歷程反思」看到什麼呢?對於志向轉換、或比較晚才決定方向的學生,您有什麼建議嗎?

“學而不思則罔”,「學習反思」可免於學生只是機械化學習,透過反思設計,學生可以從“被動餵食”因為有所咀嚼成長為”主動選食”,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志向轉換永遠不嫌遲,就怕學生懼怕轉變。在未來在社會大學中,轉變應該是經常遇見的挑戰,即便較晚決定方向,在選定新方向後,願意比他人更努力,所謂“人一之、己十之。人十之、己百之”,一定可以迎頭趕上的。

您會期待學生如何從備審資料中反映學習動機?鼓勵學生抱持什麼心態來進行和準備、與面對過程的諸多不安呢?

備審資料不該以呈現方式華麗而取勝,而應是誠實且務實內容取勝。在自己成長時期內反省學習的過程並加以整理,藉此省思自己的學了什麼。我總鼓勵學生每半年想想自己是否比起半年前的自己進步了?學習上是否有累積了什麼經驗?可來反省自己是否對得起自己過去半年的光陰。朝此方向來準備,相信準備備審資料就比較沒壓力,而且會發現準備這資料原來也是為自己成長歲月進行紀錄,而不單是為入學而準備。而且準備過程中,也可學習如何重點排序與呈現自已的成就或特色,也是自己精準呈現自己的一種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