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

科大教授怎麼看備審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嬰幼兒保育系
段慧瑩 副教授兼系主任

每個人的學習歷程備審資料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是青春足跡的見證,要讓審查的師長們可以領略到說故事的用心和感動。

請問教授,您所在的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希望招收到什麼類型、特質的學生呢?

沒有孩子,就沒有長大的成人。本系最盼望的學生是有志於學習如何教育與照顧好每個小小孩的大學生,未來是位能關懷生命,身心靈均衡發展的教保專業人才。國北護大幼保系教學課程兼具理論與實務能力培養,歡迎具邏輯、省思、關懷以及創新思維想法的同學,一起來陪伴嬰幼兒共享快樂童年,共創家庭與社會穩定的基石。

請問您會如何看待學生的「課程學習成果」?學生擔心呈現「課程學習成果」不完美之處,怎麼辦呢?

學校課程的學習本就不侷限於課堂室內,學習成果不應只限於完美。反而是因為這些缺失與不足,才會有更上層樓的突破空間。學習本身是動態的歷程,從歷程中,學習者發現了自己的想法,能夠靈光乍現:「喔~ 原來我搞錯…,應該是…」進而改變學習的行動,就是最重要的成果。

請問您希望透過學生的「多元表現」看到學生什麼樣的特質或能力?若學生與家長會擔心內容不夠豐富,您有什麼建議呢?

每位個體都是獨一無二,都有自己的特質。昨天的你,也會和明天的你,在想法、能力,甚至喜好有所變化。同樣的,若干固有的特質,或是強項的能力,不在量的增加,卻是質的深入。多元表現旨在能探索自己的特質,進而善用這些能力,於深度或廣度的充分發展,就是最好的表現。

學習歷程檔案新增「學習反思」的設計,您會期待從學生的「學習歷程自述」中的「高中學習歷程反思」看到什麼呢?對於志向轉換、或比較晚才決定方向的學生,您有什麼建議嗎?

學習歷程檔案彷彿是攀越高山的紀錄,雖然每位登山者最後都會曬出登頂照片,然而攀爬過程,每個人眼睛觀察到山色雲彩,耳朵聽見的蟲鳴鳥叫,各有不同的感受。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對這樣的歷程自述與反思,更能規劃出下階段的學習旅程目標。透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路徑,或許就會發現其實自己更有興趣親近山中野泉,因此變換路徑,即使要多繞些路,但是因為喜歡,更享受這趟學習旅程。

您會期待學生如何從備審資料中反映學習動機?鼓勵學生抱持什麼心態來進行和準備、與面對過程的諸多不安呢?

從新課綱與選才新制實施以來,其實不只同學不安,包括家長、高中職與大學老師、教育單位,以及社會媒體都關注這項新舉措! 這麼多關注討論,對同學絕對是龐大壓力;然而,再多人的鼓勵或再龐大啦啦隊的加油,終究還是需要由每一位備審的同學,自己來獨力完成它,畢竟,自己,才是那位真正了解與認識自己的人!

此外,如果把高中(職)這三年在校學習與生活的過程,想像成一個提供各式豐富食物與材料的大超市,要請每位同學在畢業前端出一道屬於自己獨特與理想的料理,請大家設法從超市中去取材與備料;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想法與做法,所以這份料理就會有獨一無二的特質。這就如同每個人都要去完成的備審檔案,這其中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而且要讓審查的師長們可以領略到說故事的用心與感動。備審檔案的準備,就如同整理自己三年來學習成長故事集,或許不一定能讓所有人都喜愛,但一定是自己青春足跡的見證,即使是註記自己曾有的不安與缺憾,也都彌足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