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學習資源
重點特色資源
【京劇團】
前身為「國立復興國劇團」,創建於民國52年,是國內唯一一所傳統戲曲學府之附設劇團,也是國內迄今歷史最悠久的京劇團。本團經常代表國家遠赴海外公演,足跡遍及歐、亞、美、澳、非等五大洲三十餘國,擔任國家文化交流、敦睦邦交、宣慰僑胞之外交重任。
作為台灣第一批本土培育而成的京劇名伶所組成之京崑兼擅的專業表演團隊,在代代相傳之藝人從無數的舞台實踐中,累積豐厚的藝術實力,並在「繼承傳統」與「現代創新」的兩條路上並行,為台灣京劇的發展與藝術風貌注入活力。近年來,本團肩負文化創新、藝術推廣與在地紮根之重任,並以繼承經典、深化創新、藝術傳薪、實習育成為使命,經常赴國內各地、校園巡迴演出、示範講座,培養戲曲欣賞人口,推動藝術師資培育與人才實習,發展具台灣主體性之京劇藝術。
回顧50年的劇團史,早期在發揚及傳承戲曲的藝術使命號召下,多以搬演許多膾炙人口的骨子好戲,如《四郎探母》、《白蛇傳》、《貂蟬》、《古城會》、《八義圖》、《鼎盛春秋》、《龍鳳呈祥》、《安天會》、《楊家將》、《水濂洞》、《金錢豹》等百餘齣,展現紮實的傳統藝術實力。九0年代以來,配合時代、社會脈動,在傳統的基石上創作新劇,結合現代劇場觀念,吸取編導手法,選材符合當代審美的作品,陸續奠定了許多精緻的代表,近年的作品如下:
2013年創藝京劇《闇河渡》、2012年京崑大戲《雜劇班頭 - 關漢卿》、2011年新編崑曲《楊妃夢》、2010年新編京劇《賢淑的母親》、舞台劇《夏雪》李行導演作品、2009年新編崑劇《李香君》、2008年新編歌劇《桃花扇》、2007年新編京劇《青白蛇》、2007年新編崑劇《孟姜女》、2006年京劇《忠義千秋》、2006年兒童戲曲《卡拉山傳奇之魔法五兄妹》、2005年新編京劇《射天》、2003年新編京劇《張飛的情人》、2002年《八月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作品、2001年新編京劇《少帝福臨》…等等。
本團在跨越半世紀到今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逐一審視走過的痕跡,將歷年來致力於精緻藝術的奠基與經典作品的打磨,繼續風華再現,做為走過半世紀後,再發展的起步。以追求「創新卓越、技藝揚飛」的目標,實踐「文化傳薪」的理念,希望五十有成,再創新猷。
【綜藝團】
臺灣特技團成立於1990年,是目前臺灣唯一隸屬於官方的專業雜技表演團體。團員均為接受八年以上嚴格訓練,學有專精的青年所組成,個個身手矯健,技藝超群。成團以來,除秉持弘揚傳統文化,推廣民俗技藝之宗旨,更在技藝、演出內容與呈現方式上尋求融合現代精神的創新。
本團所表演之節目在藝術中展現深厚文化內涵,各界邀演不斷,足跡遍佈臺灣各城市,也上山下海,深入山區及外島為民眾演出,所到之處深獲好評與讚揚;此外,多年來亦常應政府單位如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僑委會之徵召,遠赴世界各國巡迴演出,從事宣慰僑胞、敦睦邦誼、促進國際友誼及文化交流之工作。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
本校為全國唯一12年一貫學制傳統戲曲人才養成學府,以培育優秀藝術人才、弘揚戲曲文化為宗旨,亦肩負戲曲文化「傳承」、「發揚」與「創新」之重責大任。面對當代多元創新的表演藝術,與深耕本土文化之發展趨勢,本校一向積極串連學校與職場,透過教學與實習,以務實致用為核心,為未來專業表演藝術工作者,開拓更寬廣之發展前景。
青年劇團結合在校學生及校友對戲劇、音樂、舞蹈、雜技、文學…等有志文青年,作為傳統文化藝術之傳承,推廣年輕族群最足以自傲的傳統文化藝術,以實現從學校到職場的育成單位。更期許擴展專業知識,逐步發展成為銜接職場的人才育成基地之最佳實習平臺。
國際交流
【姊妹校】
本校基於長遠發展,拓展戲曲藝術教育格局思考,特別著力於與知名國際藝術校院結盟締結姊妹校,建立各種合作交流機制,包含與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澳洲馬戲學校、日本尚美學園大學、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泰國清邁大學及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市國際藝術學校、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21所學校,簽訂姊妹校或合作協議書。為發展國際化教育、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本校正積極拓展與國際藝術學院之交流合作,擴大姊妹校版圖及國際交換生計畫,以發揮臺灣特色,與國際接軌。
【國際展演交流】
本校致力於推動國際藝術文化教育交流、學術合作與展演交流,促進和諧友好關係,藉由邀請國際藝術團體、學校蒞校參訪、演出,共同傳承傳統表演藝術與文化,傳遞臺灣文創新意與藝文實力,為戲曲藝術開創新局,並藉由國際優秀劇團蒞校交流演出,透過名家現場舞台魅力的薰陶,提高學生對藝術的鑑賞水準,豐富藝術創作元素。而為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師生亦組團至海外展演,爭取磨練的機會,汲取豐富的舞臺實務經驗,提升表演能量,期待藉由國際交流演出,讓本校師生與海外藝術家相互切磋、學習,共同探索傳統戲曲優美的內涵,並品味歷史文化淳厚底蘊。
近三年本校部份兩岸及國際展演交流概況如下:
.民俗技藝學系老師帶隊7位學生赴法國巴黎參與明日世界馬戲節比賽。
.京劇學系老師赴日本宮崎縣「東亞民間交流促進事業」東亞民間交流促進事業活動。
.民俗技藝學系受澳洲東方傳媒廣播電視集團邀請至迎新春慈善大型文藝晚會演出。
.四川省川劇院熊憲剛、崔光麗及劉誼等一級演員蒞校與本校師生進行交流演出。
.青年實習劇團受邀赴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排練並參加上海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演出。
.客家學系師生受邀赴福建省平潭參與首屆國學嘉年華活動演出與文化交流。
.民俗技藝學系受邀赴福建石獅市參加「第十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開幕式及「青年學子聯歡晚會」之演出。
【國際參訪交流活動】
為鼓勵本校師生多元參與兩岸及國際交流,並增進國際視野及競爭力,達成推廣傳統藝術之使命,本校積極邀請外國學校、團體、藝術家蒞校進行合作與交流,與師生互相切磋、學習,藉以提升學生表演技藝、藝術內涵及舞台經驗,與國際文化藝術接軌,提升學術地位,強化國際競爭力。
本校部分國際參訪交流活動如下:
.與中國文化部合作,京劇學系、民俗藝術學系師生每年赴大陸戲曲藝術相關學校及北京市國際藝術學校(中雜)進行暑期研習計畫。
.姊妹校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系師生蒞校學習京劇基本功、把子功、經典劇目等。本校與八大將每兩年進行一次師生互訪短期交流。
.中國戲曲學院師生蒞校進行教學交流與觀摩,擴大二校交流之深度及廣度,激發更豐富、多元與創意之教學,並規劃每兩年進行一次師生互訪短期交流。
.日本東京高円寺阿波踊舞蹈團多次來訪本校,更帶來精彩舞台演出及踩街活動演出,本校團員同學更一同參與演出。
.「藝術新4力-國際網絡創作計畫」邀請印尼巴里島藝術大學作曲系教授I Nyoman Windha開設甘美朗樂舞工作坊,並由國內外印尼巴里島甘美朗及古典舞蹈專家學者及學生至本校與劇場系團隊合作交流演出。
.本校學生以戲曲音樂、民間戲曲、民族舞蹈及台灣音樂文化為主題,於第59屆比利時慕爾藝術節FESTIVAL MONDIAL DE FOLKRE DA JAMBES、第60屆法國阿格諾藝術節FESTIVAL DU HOUBLON-HAGIENAU進行交流演出。
.「藝術新4力-TCPA臺灣、創意、專業、藝術新世代學習者的共學平臺-國際藝術領域明師工作坊」計畫,邀請法國、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名師蒞校教課。
.「藝術新4力 台灣起藝-全民美育旗艦計畫」邀請國際大師,美國榮念曾教授、泰國Patravadi Mejudhon女士、日本劇作家Sato Makoto、印尼Didik Hadiprayinto老師等參與工作坊。
.美國在台協會華語學校校長與一眾師生蒞校觀賞京劇演出、參與講座活動及扮戲體驗。
.中國雜技學校與本校民俗技藝學系因疫情影響,從2020年開始,將兩校教學交流改為視訊進行,互相交流傳統技藝,本校師生亦從中獲益良多。
【國際交換生】
為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提升競爭力,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及了解當地文化,本校目前與大陸傳統戲曲領域領頭羊 - 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進行施行學生短期交換學習,給予學生更豐富多元的學習機會,日後將再繼續規劃法國、澳洲等其他國家學生之交換學習。同時,舉辦說明會、美國教育講座等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教育部「學海計畫」,前往國外交換留學。
圖書館
■ 圖書館/視聽中心(木柵校區)
一般書籍外,本校屬於傳統藝術學校所以在圖書館藏方面也以藝術、戲劇領域的資料為典藏優先考量。圖書館主要任務在於蒐集、分析及整理資訊,指導讀者善用資訊,並支援各項教學與研究,推展獨立學習、自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觀念,提升媒體資源與資訊科技運用之涵養,以因應時代潮流之需要,同時要讓你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