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要內容區塊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教學目標

本系教學目標旨在培育具備工程學理基礎、務實致用、追求創新、團隊合作、國際視野、專業倫理與終身學習之工程師,以提昇我國機械工業水準;課程內容涵蓋主要機械工程領域學科,教學與研究之組別分成:固力與設計、製造、熱流、控制與材料等五大領域。本系並已通過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之工程教育認證,本系畢業生將具備國際間認同的專業核心能力,強化本系畢業生之國際競爭力,並與國際接軌,擠身於全球高品質大學之列。

研究發展及特色

本系研究方向以先進精密機械之研究開發與應用為主,並積極投入生醫工程、奈米料技、先進材料、光機電整合、電子熱傳、智慧型機器人、自動化與精密製造及工業4.0等關鍵技術研發,以提昇我國機械工程教育之深度與廣度。

課程規劃

在本校的課程有三大類:
(1) 報部共同必修,(2) 機械專業課程,(3) 非機械專業之選修。

各類課程之特徵及於畢業學分計算之上下限標準如下:
1.報部共同必修:34學分。
2.機械專業課程:必修72學分,選修沒有上限,選修之下限為22學分。
3.非機械專業之選修課程:課程代碼前兩碼為非ME的課;但此類非ME之課程中,EP教育學程課程不計入學分數。

畢業學分計算式(標準):
報部共同必修(34) + 機械必修(72) + 機械選修(≧22) + 外系課程(n) ≧ 133學分

不管你有沒有依照上列方式選課,所有你曾選過的課都將會出現在你的成績單上。如果你已達上式畢業學分要求,只要是合法的選課,你想選什麼課就可以選什麼課,完全沒有任何限制。

教學設備與專業教室

本系設有光機電技術研發中心、通風科技中心、晶圓平坦化創新研究中心及智慧型機器人研究中心。亦有五軸加工中心、CNC實習工廠、機械加工實習工廠、3D列印實驗室、鑄造與銲接實習工廠、成型、材料、粉末冶金、磨潤、電子顯微鏡、金相、熱處理、雷射加工、金屬成型、非破壞、CAD/CAM、工程資料庫、機構、精密量測、電機控制、電子陶瓷、光機電等實驗室,每個實驗室設備均相當完善。

本系為讓學生發展專業能力且有效縮短職場適應期,在課程規劃上,涵蓋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及工程專業技術,而實驗和實習課程也讓本系學生有動手實作的親身體驗,除了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理論,也能從實作上來印證,相信對於學生未來在職場上會有很大的幫助。為達到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執行機械工程實務所需之技術、技能以及運用先進科技輔助工具之能力,並能設計及執行機械工程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之能力。本系設置足夠的實習及實驗設備教學場所,提供本系專業課程必要的示範教學及學生實作、實習、或操作之學習。

為培養學生具備使用機械工程基本設備及電腦之能力,本系開設對應之專業課程,主要有CNC工具機實習、精密量測學實習、機械系統設計實習、機械製造實習、機械實習(一)材料與製造領域、鑄造實習、銲接實習、自動控制實習、微處理機實習、應用電子學實習、熱工實驗以及流體力學實驗等。此外,每年會編列經費添購新設備或汰換老舊設備,並針對添購的設備開設了許多相關的課程,本所積極因應技職教育體制轉型,並針對學程課程內容進行更深入的規劃,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業技能及所需具備的專業技能與能力。

為增長學生理論根基及發掘與分析工程問題之能力,並能依據科學及工程知識以現代化工具、系統化方法解決問題,在實驗之前,進行課堂講演,進行課堂相關實驗之基本原理並安排系列實作課程,使學生有能力規劃及執行實驗,並熟知如何解析數據,且具備工程元件、系統及製程之設計、規劃、整合與管理之能力。此外,在實驗結束後,為提昇學生良好的文字與口語表達、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安排各組進行討論以及報告實驗之成果,最後由老師從不同之角度教導學生關懷機械工程相關之技術發展、未來趨勢,並瞭解科技對環境、社會及全球之影響,從而體認專業倫理、社會責任,以及持續學習之重要性。

產學合作與國際交流

產學合作是一種互利共贏的模式,可以促進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共同發展。通過建立有效的產學合作機制,可以更好地實現知識、技術和人才的交流與共享,為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本系產學合作單位非常多元,包括台積電、三陽、群創、鴻海、醫揚、慶鴻、上銀、漢翔、華碩、台達電等多家公司。
為促進學校國際化、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本系除舉辦多項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國際學者短期授課,本校也有提供國際學術交流,與國外多所大學簽定合作備忘錄、學術交換協議等合作協議,提供海外及本校學生境外大學交換、雙聯學制、短期研習等交流機會。

就業發展

機械乃工業之母,所有產業皆仰賴機械設備生產產品,機械設備之設計研發、製造、組裝、調教、操作、養護在在需要機械相關人才之參與.本系教學橫跨固力設計、製造、熱流、控制及材料等領域,職涯發展如下:
傳統製造業:
機械設計工程師:負責產品設計、製圖、分析,從概念到實品全程參與。
機構工程師:專注於機械系統的設計、分析與改善,提升產品效能與可靠性。
製程工程師: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產能並降低成本。
高科技產業:
半導體產業:設計、製造半導體設備。
光電產業:從事光學元件、面板等產品的研發。
精密機械產業:設計、製造精密儀器、工具。
自動化產業:開發、應用自動化設備。高科技產業
新興產業:
綠能產業:投入風力發電、太陽能等綠色能源領域。
生醫產業:設計、製造醫療器材。
智慧製造:將AI、IoT等技術導入傳統製造業。
半導體產業:設計、製造半導體設備。
光電產業:從事光學元件、面板等產品的研發。

升學進修

本系設有碩博士班,碩士班有一般生(白天課程)及在職專班(夜間及週六課程),有甄試及一般考試管道,並分成8組招生(固力設計、製造、熱流、控制、材料、智慧系統及機器人組、半導體及精微科技組及生醫工程組),博士班則為不分組招生。近3年本系大學部學生畢業後的升學概況,如下圖所示

學生榮耀事蹟

1.111年上銀智慧機器手第十四屆實作競賽應用組智慧拼圖、智慧撞球、智慧創作三項比賽亞軍
2.2022未來科技獎
3.111年精密工程專題與論文獎研究論文獎(金獎)
4.2022北區跨校機械(電)工程學系專題製作競賽(佳作)
5.2022太陽光電創新應用產品設計競賽(佳作)
6.2022年第四屆台灣紡織研究論文發表會/紡織數位創新與應用組/傑出論文獎
7.27屆全國計算流體力學研討會海報論文競賽佳作
8.2022全國磨潤科技實務技術競賽第一名
9.2022台灣電加工學會第6屆論文競賽/特優獎(第一名)
10.第十九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科技大學獎)
11.2022台灣化學工程學會69週年年會壁報論文展覽競賽/佳作
12.2022第十屆臺灣相圖會議口頭論文競賽第二名
13.2022第十屆臺灣相圖會議海報競賽優勝
14.2022台灣陶瓷年會競賽論文/佳作
15.2022功能性材料研討會海報論文競賽優勝
16.111年精密工程專題與論文獎研究論文獎金獎、銀獎及銅獎
17.教育部「第26屆TDK盃全國大專校院創思設計與製作競賽」飛行組競賽第二名與飛行組工作團隊紀律獎
18.第九屆(2024)北區跨校機械(電)工程學系專題製作競賽第1名及第2名
19.第二十一屆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優等獎,佳作及特別獎
20. 113 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碩士論文獎第一名
21.113 年第 27 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優等獎
22.2024年上銀智慧機器手第十六屆實作競賽應用組智慧分揀亞軍及智慧裝疊季軍
23.第27屆TDK盃全國大專校院創思設計與製作競賽遙控組佳作
24.2024虎門尤拉盃CAE創意大賽銅獎
25.113年台灣精密工程專題與論文獎-大專專題佳作
26.2024美國材料年會口頭論文發表
27.2024功能性材料研討會海報論文及英文口頭報告銅牌
28.2024功能性材料研討會英文口頭報告銅牌
29.中華民國界面科學學會 41週年年會學生海報競賽佳作
30.2024防蝕工程年會壁報論文佳作
31.2024化工年會壁報論文佳作
32.2024中國材料科學年會海報競賽特優
33.2024第32屆虎門科技CAE技術大會暨應用科技博覽會-2024尤拉盃創意競賽佳作
34.萬潤2024創新創意競賽碩博士論文組佳作

優秀畢業校友

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校長陳明飛
2.國立聯合大學校長李偉賢
3.天虹科技公司董事長黃見駱
4.台積電資深處長莊子壽
5.正修科技大學研發長黃柏文
6.震旦通業公司副總張敏男
7.聯發科副總曾德旺
8.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
9.台灣機械同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


更多本系資訊

(02)2737-6464

進入本系網站

招收學制

入學管道

查詢本系四技二專各入學管道學習準備建議方向

查詢其他系(科)組、學程

更多資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