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教學目標
本系以教導基礎學科,傳授電資專業知識,培育國家重點產業所需專業人才為目標。教育方式以實務為主、理論為輔,並重視團隊合作精神及使命感,以及強化溝通協調能力。教學內容涵蓋電機、電子、資訊及車輛等領域,以培訓學生跨領域專業技能,並激發創新潛能,以及培養終生獨立學習能力。除專業職能外,本系特別著重學生的道德素養及專業倫理,期許學生能對時事及產業趨勢有正確的認知,並能對國家社會付予關懷及承擔責任。
教育目標:
1.教導基礎學科,傳授專業知識,並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訓專業技能,激發創新潛能,並培養終生獨立學習能力。
3.重視團隊合作精神及使命感,並強化溝通協調能力。
4.培養專業倫理,了解產業趨勢,並具國家社會責任。
核心能力:
1.具備以數理及工程知識解決電資工程問題的能力。
2.熟悉程式語言、電氣元件及人機介面,並具機電整合能力。
3.具發掘、分析及處理電機實務問題之能力。
4.能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並具使命感,以及溝通協調能力。
5.具獨立思考,並具創新、創意完成專題製作之能力。
6.能認知時事,並具跨領域及終生獨立學習能力。
7.能理解專業倫理,重視智慧財產權,瞭解產業趨勢,並具國家社會責任。
研究發展及特色
順應產業趨勢,配合在地化之國家經建發展政策,建立半導體封裝、電動車三電系統、充電樁系統及智慧製造等領域技術,並設置特色實驗室及實習教室,提昇教學成效、增進學生實務能力,以及蓄積產學合作能量。本系自111年奉准設立起,陸續建置半導體封裝實驗室、電動車動力系統實驗室、充電樁實習教室及智慧製造類產線等專業空間,並設置勞動部室內配線乙丙級及電力電子乙級檢定考場。
輔導學生考取電資相關專業證照,以增進學生實務能力,裨益就業競爭力,並推動學生校外實習,使學生及早接觸職場與企業接軌,以達畢業即就業目標。
課程規劃
為培育國家重點產業之電資專業人才,協助在地產業發展,以及培育跨領域專業人才,本系將順應產業趨勢及國家中長期人力需求,培訓學生具備程式設計、軟硬體系統整合、機電整合、電機控制、車電控制、智慧電動車、嵌入式系統應用、AI基礎理論、物聯網應用、工業機器人、2D/3D電腦輔助繪圖及智慧製造等能力,並具體落實於課程規劃。此外,為增進學生實務能力,裨益就業競爭力,本系將輔導學生考取電資相關專業證照,如:勞動部之「室內配線乙丙級」、「電力電子乙級」、「數位電子乙級」及「機電整合丙級」技術士;TQC+之「C程式語言」、「Python程式語言」及「人工智慧」;TAIROA之「自動化工程師Level 1 & Level 2」;「AutoCAD」及「MTA Python」國際認證等。再者,本系並於第四學年規劃學生校外實習課程,使學生及早接觸職場與企業接軌,裨利未來職涯規劃。
教學設備與專業教室
本系將順應產業趨勢,融入在地化之國家重點產業建立特色實驗室及實習教室,提供教學、產學合作及校內實習之用,以增進學生實務能力及蓄積產學合作能量。自111學年起,將陸續建置的專業教學與實習空間包括半導體封裝實驗室、室內配線乙丙級檢定考場、電力電子乙級檢定考場、充電椿實習教室、電動車動力實驗室、智慧控制實驗室、智慧製造類產線及專題研討室等。本系設立初期之空間包括1間電腦實習教室、3間檢定考場及1間普通教室等,分別設置於萬卷樓、經國樓、萬全教學大樓及弘道館。各實習教室及實驗室之空間規劃,均配備完善且新穎之e化教學設施,以及最新的實習、實驗設備。除現有空間及設備外,為配合系發展方向,本系將積極爭取產、官等外部資源,建立特色實驗室及研究環境,包括半導體封裝認證考場、智慧製造類產線及電動車動力實驗室等。
就業發展
電機與資訊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主軸,本系畢業生就業職類包括IC設計、通訊、智慧機械、人工智慧應用服務、離岸風力發電及半導體產業等。典型的工作職稱包括電控系統工程師、機器人機電整合工程師、自動控制工程人員、智慧化生產工程師、機械設計工程師、工具機軟體人機介面工程師及機器人感知系統工程師等。
升學進修
1.本系畢業生可選擇直升本校電資研究所碩士班。
2.輔導學生報考臨近大專院校電機工程或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原大學、長庚大學及元智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