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
教學目標
【大學部】
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的教育宗旨為「培育於婦女各生命週期中之健康照護人才」。培育之學生能於婦女青春期、育齡期、成年期與更年期等各生命週期中,提供婦女所需之健康照護與助產技能,並具備關懷他人與敬業樂群特質之專業人才。包括培育社區性教育、懷孕及待產與生產期的助產師,不孕症照護及諮詢人才、產後機構健康照護服務人員及管理者,居家坐月子健康照護服務與母乳諮詢人才,及更年期婦女照護人才等。以期培育學生能:
1.運用專業知能及批判性思考提供助產及護理照護
2.展現關懷的照護行為
3.展現溝通與合作的知能
4.展現克盡職責的態度的行為
5.展現專業倫理素養於護理實務中
6.展現終身學習的行動
【碩士班】
本研究所碩士班的教育宗旨為「培育進階助產專業照護人才」,培養婦幼衛生工作的實務、研究和行政領導人才。且落實尊重關懷生命與倫理素養,以發展進階專業助產師的能力。因此課程除強調持續的支持學生在專業倫理、關懷、專業自主與終身學習、國際視野、溝通與合作、批判性思考等素養的發展,亦強化學生在其專業照護中的獨立判斷、研究與實證應用、管理領導等能力的發展。以期培育學生能:
1.運用專業理論提供專業照護服務
2.展現諮詢及教學知能
3.具備與健康照護團隊有效溝通、協調與合作的知能
4.執行健康照護相關議題的研究方案
5.展現獨立自主的終身學習
研究發展及特色
【大學部】
1.扎實且完整的助產專業照護訓練,強調實務能力的養成。
2.以性別主流化為核心,具性別意識,以婦女為主體的概念設計本系課程。並於婦女各生命週期,包括青春期、孕育期、成年期及更年期照護為學習內容,培育臨床或社區所需之助產及婦女健康照護人才。
【碩士班】
本研究所碩士班以培育臨床、教育與研究的進階助產人才為宗旨。基於學生入學前助產專業能力與學養,更進一步培育其科學研究、領導管理與教育能力之持續發展。課程強調創新與研究法,結合助產知識,著重於增加探究助產實務問題、政策與教育的知能增進國際視野與領導能力,以推動助產專業的發展。
課程規劃
【大學部】
提供護理助產之相關知能的課程,與美國訓練提供助產人員養成訓練之教育規範相近,且符合我國「助產人員法」的助產證照考試資格。扎實且完整的專業照護訓練,強調實務能力的養成。課程並以性別主流化為核心,婦女為主體的概念設計本系課程。由婦女之生命周期,包括青春期、孕育期、成年期及更年期照護為內容,培育臨床或社區所需之助產及婦女健康照護人才。課程內容包括校訂通識科目為10學分(基本能力4學分,博雅涵養6學分)、專業核心科目26學分(含實習十二學分)、選修課程14學分、專業基礎科目22學分,總學分數為72學分。
【碩士班】
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護理助產碩士班的教育目標在於培育國內碩士級的進階助產師,培養婦幼衛生工作的實務、研究和行政領導人才。且落實尊重關懷生命與倫理素養,以發展進階專業護理師的能力。因此課程除強調持續的支持學生在專業倫理、關懷、專業自主與終身學習、國際視野、溝通與合作、批判性思考等素養的發展,亦強化學生在其專業照護中的獨立判斷、研究與實證應用、管理領導等能力的發展。護理助產碩士班課程主軸主要分為專業基礎(共13學分)、專業核心科目(12學分)、碩士論文(6學分)與選修課程(5學分),共36學分。基礎專業科目包括護理理論、研究方法論、健康評估與實驗、高等生物統計學等科目;強調批判性思考、進階護理關懷知能與評估技能的提升。專業核心科目則為強調專業領域的進階助產學課程Ⅰ及Ⅱ,以及配套的實習課程兩門。除了專業卓越化與進階護理關懷行為與功能的內容之外,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中,專業核心課程內容亦強調健康促進、壓力與適應、人類發展、管理領導、倫理議題研討的相關概念。碩士論文則在強調自我主導學習與批判性思維的進階知能培育,綜合運用相關專業與一般的知能,展現對相關健康照護議題的研討。同時學生可視其專業發展需增進的能力作選課的安排目前選修課程包括四大部分:進階專業、領導管理、研究、及一般選修;另有6學分的碩士論文。
就業發展
1.能以「助產師」角色任職醫療機構的產科單位(門診、產房、嬰兒室、產後病房等)或研究單位擔任臨床專家。
2.可自行創業成立助產所(須符合助產人員法規要求)。
升學進修
可至國內外護理助產或醫護相關研究所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