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建工校區)
教學目標
本校教育目標為「培育具備博雅學習熱忱、專精知識技能智慧適性開創的國際人才」,從教育目標延伸出學生核心素養,透過培育職場厚實力、硬與軟學生具備文化素養、生活美學國際視野專業知能、終身學習公民責任實踐創新思辨溝通表達、團隊合作。配合本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目標與發展方針,本系所訂定的教育目標與畢業生應具的核心能力如下所示:
教育目標:
■ 專業學能:教導學生電機工程基礎及理論之課程,培養具有專業化的優質工程科技人才。
■ 實務技術:藉由理論與專題製作、實驗及實習課程之結合,培養學生實務技術能力。
■ 團隊合作:具有溝通表達、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健全人格特性。
■ 終身學習:教育學生不斷自我成長,培養終身學習之意願與能力。
■ 工程倫理:教導學生具備弘、毅、精、勤的工作態度,並培養學生工程倫理素養。
■ 多元教育: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與學習環境,培養符合社會脈動與國際發展所需的人才。
核心能力:
■ 具備基本的電機工程專業知識與技能。
■ 具備工程實務歸納、分析、整合之能力。
■ 具備有效溝通表達自我,團隊合作之能力。
■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繼續深造的能力,落實終身學習理念。
■ 具備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認知,並遵守智慧財產權及職業道德。
■ 對相關產業之國際發展趨勢有深入了解,並具備接受全球化競爭挑戰的能力。
研究發展及特色
1.96學年度本系通過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迄今,教育成效獲得企業雇主與畢業校友的肯定。
2.本系與眾多政府機構、知名企業與醫院如:國衛院、資策會、工研院、中科院、台電、中船、中鋼、日月光、台積電、京元電、Google、微軟、富田、光陽、東台、漢翔、榮總、長庚、高醫等有密切的合作關係。106-107年度在人才培育上,開設機電整合暨自動控制產業攜手專班、台船產業學程;在技術研究上,簽署產學案55件、金額共7,915萬元;在校外實習與就業徵才上,舉辦72場校外實習與校園徵才活動。
3.以電力工程、電力電子、綠色能源、智慧電網、自動化與控制、光電工程、智慧型機器人、智慧製造、人工智慧、物聯網、資訊與通訊為研究重點。
4.本系注重教學品質與方法的改善,108學年度全國電機類唯一獲得教育部新工程教育方法計畫,為期兩年。
5.本系和電機與資訊學院期同開設「半導體封裝測試學程」以培訓學生具備半導體封裝測試六大技術的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可以朝向半導體封裝測試進階技術或實務應用方向發展,同時可取得學程證明。
課程規劃
本系課程設計除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為因應新興重點科技發展之需求及一般就業市場之技能,將課程大略歸納為下列三種:
(1) 電力工程:強調電力電子、綠色能源、電力工程、智慧電網。主要包含:電力品質、主動電力濾波器、不斷電電源、量測與監控、電動機驅動技術、智慧電網、微型電網、配電自動化、專家系統、人工智慧應用、電力系統暫態分析、電力系統規劃、計算機輔助電機設計、負載管理、能源經濟、電能控制與管理、節能技術研究、互聯電機系統動態分析、固態電能轉換器技術、電池充/放電技術、綠色電能轉換技術、能源教育、電機磁場、電場分析等方面之研究。
(2) 控制與光電工程:強調控制理論與應用、自動化、多目標最佳化應用、影像處理與光電工程。主要包含:強韌控制、非線性控制、類神經與模糊控制、多目標最佳化應用、機電整合、機械手臂校正、影像處理、微處理機控制應用、自動化量測、光電檢測、光電應用、照明系統設計與量測、光電成像系統設計與量測、光資訊、繞射光學與元件、顯示器光學、色彩學、適應控制、控制應用、精密動態控制、衛星通訊、產業自動化整合技術、GPS與導航、衛星姿態估算與控制、機器人控制、物聯網應用等。
(3) 資訊與通訊工程:強調資訊與通訊相關領域。主要包含:行動多媒體及服務品質、大數據分析與資料探勘、機器人控制、物聯網應用無線網路通訊、光纖網路通訊、儲存網路、網際網路服務品質、多媒體通訊服務及安全、嵌入式網路系統、資料庫應用、資料探勘、社群網路分析與探勘、資訊檢索、地理空間資料探勘、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平行處理、作業系統、電腦網路、影像處理、叢集與格網計算、雲端計算、圖形識別、電腦視覺、影像與訊號處理、色彩與取像工程、視訊多媒體通訊、數位信號處理、行動多媒體系統、網路效能評估與分析、個人通訊服務網路、行動計算等。
本系崇尚啟發式教學,除正常課程外,每學期均會邀請校外學術界與產業界之專家演講,也會安排校外參訪,以增進學生之專業知能。除正常課程外,旁及生活、科技、法律等不同領域之問題研討也會邀請校外專家演講,以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培養學生宏觀觀念及解決問題之能力,以利未來進入職場更具競爭力。
教學設備與專業教室
本系館總面積46㎡(平方米)。電機館共有七層樓,七樓規劃為教師研究室27間、研討室2間,交誼廳1間,六樓規劃為大學部共同教學實驗室2間、教師研究室5間、研究所研究室2間;五樓規劃為大學部共同教學實驗室3間、特色實驗室2間、研究所研究室、教師研究室各1間;四樓規劃為共同教學實驗室2間、研究所研究室4間、教師研究室、特色實驗室、網管中心、材料室各1間;三樓規劃為研究所研究室12間、特色實驗室2間;二樓規劃為研究所研究室6間、電資學院辦公室、系辦公室、會議/圖書室、諮商室、教師研究室各1間;一樓規劃為共同教學實驗室、材料室各2間、專業研討室(慧芳講堂)1間以及展示走廊;地下一樓規劃為專業研討室4間、特色實驗室2間、大學部共同教學實驗室、研究所研究室、系學會辦公室、小劇場、儲藏室各1間。教學研究空間寬敞、設備新穎、學習環境優良。
產學合作與國際交流
● 校外實習
(一)暑期實習:
大學部與研究所各開設2學分之職場實習課程,於校外實習機構實習8週或不低於320小時為原則。修讀實習課程期間,除依本系訂定定期返校之座談會或研習活動等外,學生應全職於實習機構實習。
(二)學期實習:
大學部開設9學分之職場實習課程,於校外實習機構為期至少18週或不低於720小時為原則,修讀實習課程期間,除依實習機構與輔導老師同意返校修讀其他課程及本系訂定定期返校之座談會或研習活動等外,學生應全職於實習機構實習。
(三)專案實習:
1.專案實習係指參加校外公民營機構辦理之短期實習,或執行公民營機構委託之專案任務、專業服務或產學合作計畫。
2.開設2學分之專案實習課程,畢業前實習時數累計不得低於320小時。
3.學生參與公民營機構委託本校之短期實習,於單一公民營機構連續實習時數不得低於160小時。
4.學生參與公民營機構委託本校之專案或計畫,其計畫執行期程需至少半年以上(含半年),且每計畫以4位學生參與為限,實務專題課程不得認列為職場實習。
5.參與校內專案實習之學生,於實習前簽署「校內專案實習同意書」,實習結束後填寫「實習課程時數累計認定表」,送交本系留存。
6.專案實習成績計算方式如下:專案實習成績=ΣSi×Ti/實際實習時數(Si:單一機構實習成績;Ti:單一機構實習時數;實際實習時數≧320小時)。專案實習成績,教師最遲應於學生畢業當學期成績繳交截止前繳交。
(四)合作廠商:
捷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京元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華美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 產學合作單位
本系與眾多政府機構、知名企業與醫院如:國衛院、資策會、工研院、中科院、台電、中船、中鋼、日月光、台積電、京元電、Google、微軟、富田、光陽、東台、漢翔、榮總、長庚、高醫等有密切的合作關係。106-107年度在人才培育上,開設機電整合暨自動控制產業攜手專班、台船產業學程;在技術研究上,簽署產學案55件、金額共7,915萬元;在校外實習與就業徵才上,舉辦72場校外實習與校園徵才活動。
● 國際交流
本校曾有如下交換學生資訊:
2021年日本早稻田大學雙聯學制交換留學生甄選、2021加拿大蒙利特爾大學雙聯學制交換留學生甄選、2020年加拿大蒙利特爾大學(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Manitoba, Canada)雙聯學制交換留學生甄選。
證照輔導
本系與工研院合作設置iPAS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中級術科考場,培訓電動車相關課程之種子教師、輔導學生考照,為國內企業如光陽機車開設專班代訓電動機車維修工程師。
就業發展
1.本系與國衛院、資策會、工研院、中科院、台電、中船、中鋼、日月光、台積電、京元電、Google、微軟、富田、光陽、東台、漢翔、榮總、長庚、高醫等構均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2.2019年「1111人力銀行企業最愛大學」,南部科大第一名,全國科大第三名。
3.2019天下雜誌「企業最愛大學生」,南部科大第一名,全國科大第三名。
4.2019年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南部科大第一名,全國科大第三名。
5.本系校友約一萬餘人,均在國內外有傑出表現。其中在科學工業園區、中鋼、台電、中華電信及各大企業服務者不計其數,自行創業的校友也都有很好的成就。近年來政府大力擴充台南科學園區規模,使得高級研究技術人力需求孔急。此外本地區為重型工業重鎮,需大量之高級電機專業技術與人力,故本系之畢業生經常供不應求。
升學進修
可在國內外大學研究所繼續深造,本系畢業學生考取研究所人數在全國科技大學向來名列前茅。在109學年度研究所入學考試,本系羅姓學生同時錄取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正大學之電機工程系電力組榜首。其他錄取國立大學或科技大學之學生不勝列舉。